精益生產咨詢活動中的人機操作分析,是根據記錄機器和人在同一作業時間的工作情況,分析相互時間的關系,改善人和機器的合理配比,以提高人機利用率,尋求合理作業方法的分析技術。常用的工具是人機操作分析圖。
精益生產咨詢活動的人機操作分析目的是:發現人員或機器的空閑、等待,通過一人多機或多人多機來消除空閑,提高人機利用率。
人機操作分析圖繪制步驟
1. 觀察并記錄整個操作過程、梳理人、機的作業內容(劃分作業單元)及順序。
2. 制作表頭
3. 繪制時間標尺。
4. 繪制在圖中繪制人與機器的作業及狀態分析。
5. 計算統計數據

人機操作分析圖繪制要點
精益生產咨詢活動的人機操作分析圖由表頭、分析圖和統計三部分構成。畫圖一般遵循以下原則:
1. 用適當的距離代表時間比例。如加工時間段的操作,一格代表1秒,加工時間稍長的操作1格代表一分鐘,根據具體作業內容酌情考慮。
2. 分別在時間比例尺兩側表述人員和機器作業情況。
人機操作分析圖分為三個區域:左側為人員做作業分析區,中間是時間標尺,右側是機器作業分析區。其中左側的人員作業分析區分為兩列,左列為人員作業內容,右列(靠近時間標尺)為作業內容對應的符號表達區域;中間為時間作業時間標尺區(也叫時間欄),在標尺區畫時間軸,按時間比例標出作業內容的高度,由上向下記錄工人操作和機器運行狀態時間,用來度量和 表達人員與機器作業的時間范圍。右側是機器作業分析區,由兩部分組成,其中右列為機器作業內容(狀態),左列(靠近時間標尺)為機器運行狀態對應的符號表達區。
3. 統計并記錄人與機器的作業時間、空閑時間和操作總時間。
4. 只需繪制一個操作周期。(加工完一個零部件的整個過程稱為操作周期)。
根據人、機作業狀態,用以下符號表示:

人機操作分析改善著眼點
通過精益生產咨詢活動的人機分析,主要有如下改善機會:
1) 人員空閑
人員空閑主要是機器自動運行時員工的等待。改善方向是提高員工時間利用率,減少等待時間,主要改善方法有:一人多機、自動運轉時間縮短(高速化)和改善操作方法等。其中改善操作方法只要是將內換模(需要停機才能完成的零部件拆卸等)時間轉換為外換模時間(機器加工時,工人在機器外為下一個待加工零件完成加進等輔助操作)。
2) 機器空閑
機器空閑主要是操作者拆卸零部件時,機器待機。主要改善的方法:縮短操作者單獨作業時間(改善必須動手做的作業),徒手作業的自動化,調整人機配比等。
理論人機配合比=(裝卸料時間+機器工作時間)/(裝卸料時間+員工從一臺機器走到另一臺機器所需時間)
3) 機器與人都有空閑等待
機器與人均有空閑等待的情況主要是工序不平衡導致的待料現象,不單單是本工序的問題,主要通過程序分析解決。
4) 作業者和人沒有等待空閑狀況
分別嘗試縮短改善作業人及機器各自作業內容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